作者:黨艷軍 蔣皇明 時間:2021-04-06
【字體:大 中 小】

本站消息 汗水與艱辛的背后,收獲的是成功和自豪。2021年4月4日,隨著最后一片貝雷片的成功架設,由中鐵十五局集團三公司承建的坦桑尼亞馬古富力大橋主棧橋順利合龍。
坦桑尼亞馬古富力大橋項目,位于坦桑尼亞北部姆萬扎省,距離姆萬扎市35公里,是連接米松貴地區和森格瑪地區的主要通道,主要工程內容為3.0公里跨湖大橋及1.66公里橋頭引道及路基附屬、瀝青路面、交通標線及安全設施。鋼棧橋施工是本項目控制性工程,總長為2790米,寬度9米,采用4根φ630鋼管+雙拼I40a工字鋼橫梁+9片“321”型貝雷架+I20/I12橋面板結構。棧橋共需螺旋管38914米,貝雷片8470片,型鋼2560噸,花紋鋼板1840噸。
鋼棧橋是該項目物資運輸、設備通行的“生命線”,也是項目能否順利施工的關鍵。為保證鋼棧橋順利合龍,項目部超前謀劃、科學管理:一是堅持方案先行,邀請海內外專家對棧橋方案進行把關,并嚴格按照審批后的方案進行施工;二是加強安全管理,做好棧橋施工人員的崗前教育和安全培訓,配齊救援物資和勞保用品,確保施工安全有序;三是超前謀劃物資供應,編制了棧橋物資需求總計劃,提前半年開始物資采購,每半個月進行一次物資盤點分析,動態調整需求量,確保了物資材料的及時供給;四是開展保質量、保安全、促進度專項活動,從棧橋施工開始,項目部就嚴抓螺旋管打入深度、接頭焊接質量、桿件拼接質量、部件組裝精度等工作,通過專項檢查、日常檢查、施工影像記錄追溯等各種手段,確保工程質量和棧橋使用安全,避免返工,加快施工進度;五是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從鋼管樁導向架、水上臨時作業平臺、遠距離鋼管運輸移動架、斜基面裸巖處理工藝、湖區巨型浮草島處理等難題著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集思廣義,形成了多項發明創新,現申報專利3項,形成科技論文1篇,集團工法1項;六是樹立敢打敢拼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面對國內外疫情的嚴重影響,項目參建人員沒有退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生產,引導工人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施工生產。最終歷經9個月270多個日夜的奮戰,棧橋終于安全、順利合龍。
主棧橋的貫通,為項目高速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部將以此為契機,繼續發揚不畏艱辛,攻艱克難的精神,向下一個節點目標奮力前進。
(坦桑尼亞馬古富力大橋項目部 黨艷軍/文 蔣皇明/圖)